提多书第1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【多一1】「神的仆人,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,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,」

【多一2】「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,」

【多一3】「到了日期,借着传扬的功夫把祂的道显明了;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神——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。」

【多一4】「现在写信给提多,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。愿恩惠、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!」

  • 一1-4是问候,与三15的祝福首尾呼应。
  • 1-4节原文是一个长句。这段问候是教牧书信中最长、最复杂的,也超过了大部分保罗书信的问候,一开篇就覆盖了本信将要论及的重要观念:
    1. 「信」(1、4、13节;二2、10;三15);
    2. 「敬虔」(1节;二12);
    3. 「盼望」(2节;二13;三7);
    4. 「永生」(2节;三7);
    5. 「救恩」(3、4节;二10、11、13;三4、5、6);
    6. 「显明」(3节;二11;三4)。
  • 第1节可译为「神的仆人、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,为了使神的选民信从与认识合乎敬虔的真理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。
    • 本信是保罗写给提多个人的,但却一开始就非常郑重地申明自己的使徒权柄:「神的仆人、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」,因为保罗有意让提多向克里特岛的众教会公开诵读本信(三15)。
    • 「仆人」原文是奴隶,保罗是站在奴隶的地位上「服事主」(徒二十19),等候神的差遣。保罗只在本信中自称「神的仆人」,也就是「耶稣基督的仆人」(罗一1)、「基督耶稣的仆人」(腓一1)。
    • 「使徒」的意思是「使者、被差遣者」,最初是指耶稣基督所特别挑选的「十二个门徒」(路六13),也被用在主耶稣的兄弟雅各(加一19)和巴拿巴、保罗(徒十三8)身上,甚至还用在范围更广的「众教会的使徒」(林后八23原文;罗十六7)身上。
    • 「保罗」是常见的罗马姓氏(徒十三7)。使徒保罗是罗马公民,罗马公民可以有三个名字,他的姓、也就是第三个名字是「保罗 Paullus」,意思是「小的」。罗马公民又可以有第四个名字,即出生时取的昵称,使徒保罗的犹太名字「扫罗」可能就是保罗的昵称,意思是「渴望」。使徒保罗通常在犹太人中使用「扫罗」这个犹太名字(徒二十二7;二十六14),在外邦人中使用「保罗」这个罗马名字(徒十三9),在所有的保罗书信中都自称「保罗」。
    • 保罗所接受的福音职事,不是为了改善道德、改良社会,也不是传播某种理论、哲学,而是「为了使神的选民信从与认识合乎敬虔的真理」。「选民」在旧约里指以色列人(诗一百零五43;赛六十五0),在四福音中指犹太人(太二十四22、24、31;路十八7),而在保罗书信中指神所拣选的信徒所组成的教会(罗八33;西三12;提后三12)。神所启示的是「合乎敬虔的真理」,这种真理必然会导致敬虔。
  • 2-3节可译为「这真理是在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,到了适当的时机,藉着传扬福音,把祂的道显明了;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我们的救主神的命令交托给我的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。
    • 保罗称神为「无谎言的」,是为了提醒克里特的信徒,他们与当地说谎的文化和异教迥然有别(12节)。
    • 保罗把神和基督都称为「我们救主」(3、4节;二10、13;三4、6),是为了提醒克里特的信徒,他们与当地的凯撒崇拜迥然有别,因为罗马凯撒自称「救主」。在《提摩太前、后书》中,保罗把神称为「我们主」(提前一2;提后一2)。
    • 有了信心和真理,就有永生的盼望,这盼望是圣父在永恒里应许,圣子在历史里成就,圣灵在当下借着福音应用到选民身上的。这就是保罗和提多的「共信之道」,虽然克里特的信徒此时未必完全理解,但教会在以后与谬误的争战中,将会越来越理解这些教导。
    • 保罗的职分和权柄来自神。神把传扬福音真理的责任交托给了保罗,不是出于他的志愿,而是按着神的「命令」。既然是神所托付的责任(林前九17),所以保罗说:「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,因为我是不得已的。若不传福音,我便有祸了」(林前九16)。主耶稣也同样把大使命交托给了所有的信徒(太二十八19-20)。
  • 「提多」(4节)是保罗的同工,是外邦人,保罗在其他书信中屡次提到他(加二3;林后二13;七6;八6;八23;十二18;提后四10),可以看出他老练而又恩赐。
  • 「真儿子」(4节)原文的意思是「合法所生的儿子」。当时的门徒关系常以父子相称,提摩太和提多都被称为保罗的「真儿子」(提前一2),表明保罗希望当地的教会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代表,并透过这两位「真儿子」的榜样,知道怎样效法他们的「父亲」(林前四16-17)。圣经并没有说提摩太是保罗带信主的(徒十六1-3),保罗、提摩太和提多都是由同一位圣灵重生,在属灵上是弟兄关系,并非父子关系。
  • 保罗的问安语结合了希腊式的「恩惠」(4节)和希伯来式的「平安」(4节)。当时的书信一般用「问候 Chairein」一词来问安(徒十五23;二十三26),但保罗却改为双关语「恩惠 Charis」,原意是「那引致喜乐的」。「恩惠」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、主动的礼物,是我们喜乐的源泉。希伯来文「平安 Shalom」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,更表示繁荣、兴盛,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。保罗的问候总是先「恩惠」后「平安」,因为除非神的「恩惠」已经把罪对付清楚,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「平安」。「恩惠 Charis」与「基督 Christos」原文谐音,而在保罗心目中,「恩惠」几乎就是「基督」的同义词,因为除了基督之外,没有什么可以给人恩惠,神的平安也是借着基督来的。恩惠是平安之源,平安是「恩惠」之果。

【多一5】「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,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,又照我所吩咐你的,在各城设立长老。」

【多一6】「若有无可指责的人,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,儿女也是信主的,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,就可以设立。」

【多一7】「监督既是神的管家,必须无可指责,不任性,不暴躁,不因酒滋事,不打人,不贪无义之财;」

【多一8】「乐意接待远人,好善,庄重,公平,圣洁自持;」

【多一9】「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,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,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。」

  • 一5-9的主题是「指示提多设立长老」,与三12-14「指示提多具体事务」前后呼应。
  • 「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,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,又照我所吩咐你的,在各城设立长老」(5节),这是重申保罗给提多的任务,以便提多向克里特岛的众教会宣读(三15)。
    • 「克里特」位于南爱琴海,是希腊的第一大岛、米诺斯文明的发源地,就是非利士人的发源地「迦斐托」(创十14)。新约时代,克里特岛有犹太人居住(徒二11)。
    • 保罗可能在第一次被释放以后,曾在克里特宣教(三15),所以把提多留在那里,「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齐了」,在接替者到来之前(三12)建立秩序,使年轻的教会能走上正轨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「在各城设立长老」,因为克里特教会首先需要的是忠心的领袖。
    • 「长老 presbyteroi」是对教会「监督 episkopos」(7节)的称呼之一,长老是其身分,监督是其职责(徒二十28),包括治理教会(提前三5;五17)、教导真理(多一9)、牧养信徒(徒二十28;彼前五2)。「长老」是对教会领袖最常用的称呼,其他的称呼包括:「治理者 proistamenoi」(罗十二8;帖前五12)、「引导者 hēgoumenois」(来十三17)和「牧师 poimenas」(弗四11;徒二十28:彼前五2)。
    • 长老在形式上由使徒或他们的同工「设立」(5节)或「选立」(徒十四23),实际上是圣灵所立(徒二十28)。教会的长老不是志愿兵、也不是雇佣兵,而是应征入伍的义务兵,所以人不能按照自己所定的标准来选举长老。圣灵会赐下所需的恩赐,并且借着平时的事奉、生活和彼此相交,显出自己所呼召的仆人。
  • 6-9节并没有详述长老的职责、资历或能力,与其说是长老的资格清单,不如说是对长老「无可指责」(6节)的品格要求,以便与当地的假师傅区别开来(10-16节)。这份清单的门槛并不高,大都是对信徒的基本要求,表明当时的初信者普遍不成熟。保罗并没有制定教会通用的管理模式,而是随机应变(路十二48),但「无可指责、坚守真理」的原则是相同的:
    1. 保罗两次强调「无可指责」(6、7节),长老必须在生活上无可指责,能作信徒的榜样。
    2. 「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」(6节),忠于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。当时异教徒中流行一夫多妻制,但保罗并没有要求一夫多妻的人信主后只能留下一个妻子,而是要求教会的领袖必须有合神心意的婚姻榜样。当时的长老都是男人,但圣经没有禁止妇女做长老。
    3. 「儿女也是信主的,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」(6节),相比于以弗所教会(提前三4),保罗在克里特更强调对长老儿女的要求,因为这里「有许多人不服约束」(10节),假师傅的教导「败坏人的全家」(11节)。这个要求尤其适用于今天,因为「不服约束」已经成为后现代的流行文化。这并不是要求父母把信仰强加于儿女,但一个人只有全家「事奉耶和华」(书二十四15),事奉才不会留出破口;一个人若在自己的家是失败的,也没有能力做「神的管家」(7节)。
    4. 「不任性」(7节)。教会是神的家,「神的管家」是仆人,不可像假师傅那样自负任性(10节)。今天,如果教会的长执会主要由成功、知名人士组成,就很容易陷入傲慢自大的罪中。
    5. 「不暴躁,不因酒滋事,不打人」(7节),这些与当地的社会文化迥然有别(12节)
    6. 「不贪无义之财」(7节),指不利用事奉为个人谋利,与「贪不义之财」(11节)的假师傅迥然有别。
    7. 第8节可译为「却要乐意接待外人、好善、克己、正直、圣洁、节制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,这些都是信徒应有的品格(提前三2)。「乐意接待外人」,指愿意付出代价、开放家庭。古时客店不多,而且常常是藏污纳垢之所,旅行的信徒需要当地教会帮助提供住宿。
    8. 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只提到「善于教导」(提前三2),对克里特教会却更具体地强调要「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,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,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」(9节)。因为克里特有许多人能言善辩、不服约束,他们「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,败坏人的全家」(11节),所以年轻教会的长老就必须更加注重真理。教导是长老的重要职责(提前五17),教导的能力是圣灵的恩赐(林前十二28)。现代教会的牧师相当于过去的教导长老,凡是真正蒙召、被圣灵所立(徒二十28)的牧师,必然有圣灵所赐的教导恩赐。在后现代社会,有许多牧者受到的训练是高度注重关系、注重增长、注重当下和经验,却放松了圣经无误的原则、忽视了「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」,所以「纯正的教训」很容易被边缘化,教会很容易受到假师傅的攻击。
    9. 保罗并没有像对以弗所教会一样强调「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」(提前三6),因为这是克里特教会初次设立长老。帖撒罗尼迦(帖前五12)、路司得、以哥念、安提阿教会都是刚建立不到一年就「选立了长老」(徒十四23),虽然所有的信徒都是初信者,但神自己会负责管理祂的家,所以使徒们凭信心「禁食祷告,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」(徒十四23)。但以弗所教会已经建立十多年了,可以有更好的选择。
上图: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、爱琴海的最南面,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。克里特岛上大都是崎岖的山地,东西长约260公里,南北宽最宽60公里,最窄只有12公里,面积8236平方公里,是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。

上图: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、爱琴海的最南面,是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。克里特岛上大都是崎岖的山地,东西长约260公里,南北宽最宽60公里,最窄只有12公里,面积8236平方公里,是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。

【多一10】「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,说虚空话欺哄人;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。」

【多一11】「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。他们因贪不义之财,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,败坏人的全家。」

【多一12】「有克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:『克里特人常说谎话,乃是恶兽,又馋又懒。』」

【多一13】「这个见证是真的。所以,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,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,」

【多一14】「不听犹太人荒谬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。」

【多一15】「在洁净的人,凡物都洁净;在污秽不信的人,什么都不洁净,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。」

【多一16】「他们说是认识神,行事却和祂相背;本是可憎恶的,是悖逆的,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。」

  • 一10-16的主题是「提醒防备假师傅」,与三9-11「提醒远离假师傅」前后呼应。
  • 「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,说虚空话欺哄人;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」(10节),这是解释为什么提多设立的长老必须「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,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」(9节)。
  • 克里特岛是地中海的交通和贸易要地,各种宗教、哲学和文化的影响在这里融合,这里的假师傅是当地文化与「奉割礼的」犹太教混杂的产物。「他们因贪不义之财,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,败坏人的全家」(11节),使年轻的教会面临很大的危险,所以「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」(11节)。此时教会的秩序尚未成熟,所以保罗并没有要求把这些人立刻逐出教会,而是用「真实的道理、纯正的教训」堵住他们的嘴;但最终仍要执行惩戒措施,「分门结党的人,警戒过一两次,就要弃绝他」(三10)。
  • 「本地先知」(12节),指主前6世纪的克里特诗人埃庇米尼得斯(Epimenides),他备受其同胞的推崇,亚里士多德、西塞罗都提到他是一个先知,所以保罗引用他的话来描述克里特人的性格。
  • 「克里特人常说谎话,乃是恶兽,又馋又懒」(12节),意思是克里特岛上没有野生的食肉动物(普林尼《博物志》8:83),岛上的居民代替了「恶兽」的位置。古希腊文里的「克里特化 kretizein」,意思就是说谎。但说谎并非克里特人的专利,罪也不是某种社会文化的问题,而是亚当后裔的本相,因为「我们从前也是无知、悖逆、受迷惑、服事各样私欲,和宴乐,常存恶毒嫉妒的心,是可恨的,又是彼此相恨」(三3)。
  • 「这个见证是真的」(13a),表明克里特社会的品行不端,年轻的教会面临的挑战很大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神却有能力、有恩典在克里特众教会中呼召合格长老、脱离罪的文化,「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,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,在今世自守、公义、敬虔度日」(二11-12)。
  • 「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,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」(13b),对象包括整个教会。保罗并不担心「严严地责备」会吓跑初信者,因为主耶稣说:「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,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」(约六44)。今天那些渴望在教会里得着安慰的人,不应当对此感到失望,因为他们首先需要的不是安慰,而是「在真道上纯全无疵」。
  • 「不听犹太人荒谬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」(14节),表明克里特的异端与以弗所类似(提前一4)。保罗谴责「犹太人荒谬的言语」,并不是反对犹太人;正如他谴责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」,也不是反人类。
  • 「在洁净的人,凡物都洁净;在污秽不信的人,什么都不洁净,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」(15节),这是纠正克里特的错误教训。真正叫人污秽的不是外面的物,乃是人里面「污秽不信」的心(可七18-23;路十一39-41)。 假师傅就是「污秽不信的人」,动机都是错的,所以怎么禁欲、行善都没有用。
  • 16节可译为「他们宣称认识神,却在行为上否认祂;他们是可憎恶的,是悖逆的,不配做任何好事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。
    • 假师傅「污秽不信」的心产生了假的教训,假的教训产生了假的「认识神」,假的「认识神」产生了假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安慰,结果是「有敬虔的外貌,却背了敬虔的实意」(提后三5)。只有圣灵借着「纯正的教训」(9节)做工,才能真正改变人心。
    • 基督舍己救赎我们,就是要「洁净我们,特作自己的子民,热心为善」(二14),但那些想依靠肉体「热心为善」的律法主义者,既不「认识神」、也不认识自己。因为从肉体里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「可憎恶的,是悖逆的」,「没有良善」(罗七18),从肉体里行出来的「任何好事」都是仿冒、都是经不过检验的废品。二1-三8将说明什么才是「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」(弗二10)善事。
上图:伊皮麦尼德(Epimenides,又译为埃庇米尼得斯)是古希腊克里特岛的预言家、诗人。传说他在洞穴中沉睡57年,醒来之后获得预言的能力。他提出了一个悖论:「所有克里特人都是骗子」。但这是一个矛盾的命题,因为他自己就是克里特岛人。

上图:伊皮麦尼德(Epimenides,又译为埃庇米尼得斯)是古希腊克里特岛的预言家、诗人。传说他在洞穴中沉睡57年,醒来之后获得预言的能力。他提出了一个悖论:「所有克里特人都是骗子」。但这是一个矛盾的命题,因为他自己就是克里特岛人。

《提多书》背景

  《提多书》的原文是希腊文,又被称为「给提多的信 Epistle to Titus」。「提多」这个名字的意思是「养育」,源于拉丁文。提多是希腊人、保罗的同工,曾随保罗到耶路撒冷参加会议,但保罗却并未勉强他受割礼(加二1、3)。哥林多教会与保罗产生矛盾时,提多曾从中调解(林后七6)。

  《提摩太前、后书》和《提多书》都是保罗晚年写给个人的,但大部分内容都与收信者所牧养的教会有关。提摩太和提多都是保罗的接班人,三封书信的内容、风格、措辞和历史背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,对于教会秩序和牧养教会,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所以十八世纪初被称为「教牧书信 Pastoral Epistles」。教牧书信都在一开头就清楚表明作者是使徒保罗,早期教父们对此也并无异议。但十九世纪以后的学术界提出各种质疑理论,认为教牧书信的作者并不是保罗,而是第二世纪的某位无名氏,其中最主要的证据是:教牧书信中包含了306个在其他保罗书信中没有用过的单词,但这种研究方法必须假设作者的年龄、心态、环境、主题和收信对象的变化对语言风格都毫无影响。还有人认为,教牧书信的许多词汇只出现在第二世纪,但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。事实上,教牧书信的内证和外证都支持保罗就是作者,怀疑教牧书信作者的真实性,就是否定提后三16的伟大宣告:「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」(提后三16);而那些拒绝保罗是作者的人,倒是应验了提前四1的预言:「圣灵明说,在后来的时候,必有人离弃真道,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」。

  主后62年,保罗上诉凯撒成功,从罗马获释,重返亚细亚、马其顿。他可能先从罗马坐船经过克里特岛,把提多留在克里特设立长老(多一5);接着继续坐船到以弗所,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处理教会内部的假师傅。最后,保罗经过小亚细亚回到马其顿,可能于主后63-64年冬天之前(多三12;提后四12-13),先给克里特岛的提多写了《提多书》,后来又给以弗所的提摩太写了《提摩太前书》(提前一3)。

  主后64年7月,一场大火席卷罗马全城, 市区受到很大破坏。民间谣传是尼禄皇帝下令纵的火,尼禄为了转移视线,就嫁祸基督徒,许多基督徒被定罪。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(Tacitus)记载:「他们在死前受尽凌辱。他们被逼披上兽皮,惨遭恶犬撕裂,或被钉在十字架上,或在夜幕低垂时被人活活烧死,把这些熊熊的火光当作照明之用。」很可能在这段迫害时期,保罗再次被捕入狱,在罗马等待最后的判决。这时来访者稀少,因为当时若有人公然自认是基督徒,就有被捕及折磨至死的危险(提后一16-17)。保罗在第二次被囚罗马、即将殉道之前写了《提摩太后书》。

  《提多书》的内容与《提摩太前书》相似,但针对克里特众教会和以弗所的具体情况,重点有所不同。传说提多是克里特岛方伯的侄子,当地各教会都十分尊敬提多。本信整体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:

    • A. 问候(一1-4);
    •  B. 指示提多设立长老(一5-9);
    •   C. 提醒防备假师傅(一10-16);
    •    D. 在教会之内的善行(二1-10);
    •     E. 信徒热心为善的真理根据(二11-15);
    •    D1. 向教会之外的善行(三1-8);
    •   C1. 提醒远离假师傅(三9-11);
    •  B1. 指示提多具体事务(三12-14);
    • A1. 祝福(三15)。

  本信的目的与《提摩太前书》不同,保罗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,是为了恢复教会的秩序, 处理教会内部出现的假师傅;把提多留在克里特,是为了建立教会的秩序,防备假师傅进入教会:「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,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,又照我所吩咐你的,在各城设立长老」(一5)。克里特的信徒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、败坏和贪婪的环境中,当教会被建立的时候,各种世俗的文化、异教的影响和似是而非的错谬教训也同时进入教会,年轻的教会必须一面持守真道、「热心为善」(二14),一面分别为圣、防备假师傅。因此,这封信的主要目的不为了纠正错误,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,同时鼓励信徒脱离世俗文化、用善行见证福音。在不敬虔的后现代社会,教会在各种世俗文化、异教影响和异端教训面前,再次面临随波逐流的严峻威胁;信徒若要「在今世自守、公义、敬虔度日,等候所盼望的福,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」(二12-13),很有必要再次重温本信。




来源:https://cmcbiblereading.org/

 






上一篇:提摩太后书第4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下一篇:提多书第2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点我,加官微,防失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