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利米书第14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【耶十四1】「耶和华论到干旱之灾的话临到耶利米:」

【耶十四2】「犹大悲哀,城门衰败。众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;耶路撒冷的哀声上达。」

【耶十四3】「他们的贵胄打发家僮打水;他们来到水池,见没有水,就拿着空器皿,蒙羞惭愧,抱头而回。」

【耶十四4】「耕地的也蒙羞抱头;因为无雨降在地上,地都干裂。」

【耶十四5】「田野的母鹿生下小鹿,就撇弃,因为无草。」

【耶十四6】「野驴站在净光的高处,喘气好像野狗;因为无草,眼目失明。」

  • 十四-十五章是神与先知的对话,神宣告降灾,耶利米三次为百姓代求,但却全部被神拒绝。
  • 「众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;耶路撒冷的哀声上达」(2节),指全民禁食祷告(12节)。此事可能发生在约雅敬第四年禁食的时候(三十六1、6)。
  • 「城门」(4节)是古人集会、交易和诉讼的地方。「城门衰败」(4节),代表所有公共事务的崩溃。
  • 早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前,摩西就已经预言:「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、雨水滋润之地,是耶和华——你神所眷顾的;从岁首到年终,耶和华——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」(申十一11-12)。因此,应许之地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旱灾,百姓若顺服神(申十一13),祂「必按时降秋雨春雨」(申十一14)。应许之地的风调雨顺,代表百姓与神关系正常;而「干旱之灾」(1节),则是代表圣约的咒诅(申二十八23-24)。1-6节所描述的严重旱灾,只是全面管教的开始,后面还有「刀剑、饥荒、瘟疫」(12节)等一系列圣约所预言的灾祸
上图:以色列遭遇旱灾时,土地因缺乏水分而变得坚硬、干裂,「脚下的地要变为铁」(申二十八23)。

上图:以色列遭遇旱灾时,土地因缺乏水分而变得坚硬、干裂,「脚下的地要变为铁」(申二十八23)。

【耶十四7】「耶和华啊,我们的罪孽虽然作见证告我们,还求祢为祢名的缘故行事。我们本是多次背道,得罪了祢。」

【耶十四8】「以色列所盼望、在患难时作他救主的啊,祢为何在这地像寄居的,又像行路的只住一宵呢?」

【耶十四9】「祢为何像受惊的人,像不能救人的勇士呢?耶和华啊,祢仍在我们中间;我们也称为祢名下的人,求祢不要离开我们。」

  • 7-9节是先知第一次为百姓代求。
  • 先知知道,人若认罪、神必赦免(约壹一9)。但百姓却不肯认罪,所以爱国爱民的先知只好费尽心思、献上代求:
    1. 先知与百姓认同、代替百姓认罪,承认自己的罪孽「作见证告我们」(7节;赛五十九12)。
    2. 先知像摩西一样,求神「为祢名的缘故行事」(7、21节;出三十二12)。
    3. 先知承认自己是神的百姓,「我们也称为祢名下的人」(9节;出三十二11)。
    4. 先知像摩西一样,求神「不要离开」(9节;出三十三15)、「仍在我们中间」(9节;出三十四9)。
    5. 不但如此,先知还大胆地把神比作「寄居的、行路的」(8节),与百姓疏远到形同陌路;又把神比作「受惊的人、不能救人的勇士」(9节),好像没有能力拯救,与「以色列所盼望、在患难时作他救主的」(8节)的身分不符。

【耶十四10】「耶和华对这百姓如此说:这百姓喜爱妄行(原文是飘流),不禁止脚步,所以耶和华不悦纳他们。现今要记念他们的罪孽,追讨他们的罪恶。」

【耶十四11】「耶和华又对我说:『不要为这百姓祈祷求好处。」

【耶十四12】「他们禁食的时候,我不听他们的呼求;他们献燔祭和素祭,我也不悦纳;我却要用刀剑、饥荒、瘟疫灭绝他们。』」

  • 10-12节是神第一次拒绝先知的代求(7-9节)。
  • 「这百姓」(10、11节),是回应「我们也称为祢名下的人」(9节)。神故意不称他们为「我百姓」(九7),而是冷淡地说「这百姓」。因为「这百姓离弃」(九13)神,所以「耶和华已经弃掉他们」(六30;十四19)。
  • 神第三次命令先知「不要为这百姓祈祷求好处」(11节;七16;十一14),因为百姓「喜爱妄行,不禁止脚步」(10节),已经耗尽了神「丰富的恩慈、宽容、忍耐」(罗二4),所以「现今要记念他们的罪孽,追讨他们的罪恶」(10节;何八13)了。百姓现在所需要的是悔改,而不是「求好处」。神不会有求必应、但却会主动供应(太六8),因为「祂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」(诗八十四11)。因此,百姓的祷告不必「求好处」,而要寻求神的心意、跟随神的心意,成为「行动正直的人」。
  • 神宣告:「他们禁食的时候,我不听他们的呼求」(12节),因为祂早已说过,既然百姓「不听从,不侧耳而听」(十一8),将来「他们必向我哀求,我却不听」(十一11)。
  • 神不但没有应允先知的代求,反而宣告灾难将从「干旱之灾」(1节)扩展到「刀剑、饥荒、瘟疫」(12节),完全应验西奈之约中的咒诅(申二十八22)

【耶十四13】「我就说:『唉!主耶和华啊,那些先知常对他们说:“你们必不看见刀剑,也不遭遇饥荒;耶和华要在这地方赐你们长久的平安。”』」

  • 13节是先知的第二次代求
  • 耶利米以假先知用假平安欺哄百姓为由(13节;六14;八11),继续替百姓求情。但被骗的百姓并非无辜,假先知之所以能「轻轻忽忽地医治」(六14)百姓,是因为「不受教训的国民」(七28)爱吃这一套。无知和天真并非百姓被骗的原因,傲慢才是。神管教百姓,是因为「犹大的骄傲和耶路撒冷的大骄傲」(十三9)

【耶十四14】「耶和华对我说:『那些先知托我的名说假预言,我并没有打发他们,没有吩咐他们,也没有对他们说话;他们向你们预言的,乃是虚假的异象和占卜,并虚无的事,以及本心的诡诈。」

【耶十四15】「所以耶和华如此说:论到托我名说预言的那些先知,我并没有打发他们;他们还说这地不能有刀剑饥荒,其实那些先知必被刀剑饥荒灭绝。」

【耶十四16】「听他们说预言的百姓必因饥荒刀剑抛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,无人葬埋。他们连妻子带儿女,都是如此。我必将他们的恶倒在他们身上(或译:我必使他们罪恶的报应临到他们身上)。』」

【耶十四17】「你要将这话对他们说:愿我眼泪汪汪,昼夜不息,因为我百姓(原文是民的处女)受了裂口破坏的大伤。」

【耶十四18】「我若出往田间,就见有被刀杀的;我若进入城内,就见有因饥荒患病的;连先知带祭司在国中往来,也是毫无知识(或译:不知怎样才好)。」

  • 14-18节是神第二次拒绝先知的代求(13节)。
  • 宣告,欺骗者与受骗者都要一同受罚,「听他们说预言的百姓必因饥荒刀剑抛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」(16节),不但要遭受「刀剑、饥荒、瘟疫」(12节)的攻击,而且死后还要蒙羞、「无人葬埋」(16节)。因为百姓并非无辜受骗,领袖和假先知只是百姓败坏的外因,根源乃是他们的本性「习惯行恶」(十三23)。神从来都没有停止差派先知向百姓说话,但骄傲自大(十三9)的百姓只爱听迎合肉体的假话,不爱听责备罪人的真话,所以那些「虚假的异象和占卜,并虚无的事,以及本心的诡诈」(14节)才能大行其道。
  • 人有什么样的内心,就爱听什么样的话语:「行恶的,留心听奸诈之言;说谎的,侧耳听邪恶之语」(箴十七4)。因此,骗子最容易欺骗乐意上当的人,试探最容易吸引心思不纯的人,「各人被试探,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」(雅一14)。今天,「有好些假先知起来,迷惑多人」(太二十四11),也是「因不法的事增多,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」(太二十四12),所以审判时也将无可推诿。
  • 17-18节是神借着先知的口来表达神的感受。虽然神亲自审判百姓,但祂对人的痛苦并非漠不关心,反而像管教儿子的父亲,心中也会与儿子一同哀哭

【耶十四19】「祢全然弃掉犹大吗?祢心厌恶锡安吗?为何击打我们,以致无法医治呢?我们指望平安,却得不着好处;指望痊愈,不料,受了惊惶。」

【耶十四20】「耶和华啊,我们承认自己的罪恶,和我们列祖的罪孽,因我们得罪了祢。」

【耶十四21】「求祢为祢名的缘故,不厌恶我们,不辱没祢荣耀的宝座。求祢追念,不要背了与我们所立的约。」

【耶十四22】「外邦人虚无的神中有能降雨的吗?天能自降甘霖吗?耶和华——我们的神啊,能如此的不是祢吗?所以,我们仍要等候祢,因为这一切都是祢所造的。」

  • 19-22节是先知的第三次代求。他就像亚伯拉罕(创十八23-33)、摩西(出三十二11-13)和撒母耳(撒上七5-9),不住地向神恳求。
  • 先知的祷告从第一次的「求祢不要离开我们」(9节),退到第三次说「祢全然弃掉犹大吗」(19节)。因为先知知道百姓已经无法逃脱灾祸,「因为耶和华已经弃掉他们」(六30)。但先知仍然盼望,神即使暂时弃掉了百姓,也要追念圣约(21节)、重施拯救(申三十1-10),降下恩典的「甘霖」(22节),「所以,我们仍要等候祢,因为这一切都是祢所造的」(22节)。
  • 「不辱没祢荣耀的宝座」(21节),指不要让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毁。
  • 先知说:「求祢追念,不要背了与我们所立的约」(21节),但神并没有背约,而是百姓背约。神正是按照圣约管教百姓,甚至连自己名下的圣殿也舍弃不顾(代下七19-21)。
  • 「外邦人虚无的神中有能降雨的吗?天能自降甘霖吗」(22节),这个认识虽然准确,可惜不能代表百姓。因为当时的百姓都「照他们列祖所教训的随从众巴力」(九14),把降雨的功劳归给虚假的偶像巴力。
  • 耶利米与百姓认同的祷告态度是对的,但神却仍然不应允他。因为等候神的只有少数人(22节)、并没有多数百姓,认罪的只是先知(7、20节)、并没有犹大。认罪是每个人与神之间的事,谁也没有资格、也不应该代替别人向神认罪。



来源:https://cmcbiblereading.org/

 




上一篇:耶利米书第13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下一篇:耶利米书第15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点我,加官微,防失联